●周文洋
農(nóng)歷九月初九,兩“九”逢在一起,所以古人稱為“重九”。古人認為“九”是陽數(shù),所以又稱“重陽”。唐代詩人孟浩然在《秋登蘭山寄張五》的詩中寫道“何當載酒來,共醉重陽節(jié)”;最著名的吟詠重陽詩當推王維的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:“獨在異鄉(xiāng)為異客,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。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。
重陽節(jié)也稱登高節(jié),有登高避災的習俗。李白有詩云:“九月天氣清,登高無秋云。”天氣晴好,可謂登山的大好季節(jié)。杜甫則云:“重陽獨酌杯中酒,抱病起登江上臺。”連身體有病也不肯錯過,登高的興致躍然紙上。邊塞詩人岑參在行軍途中適逢重陽節(jié),詩人仍想到要去登高,懷念那故園的菊花:“強欲登高處,無人送酒來。遙憐故園菊,應傍戰(zhàn)場開?!?/p>
賞菊是重陽一大習俗,王勃的“九日重陽節(jié),開門見菊花”;李白的“昨日登高罷,今朝再舉觴。菊花何太苦,遭此兩重陽?!狈冻纱蟮摹笆狼閮号疅o高韻,只看重陽一日花”等等,都道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,語言雋永,詩意清新。陶淵明的“菊花如我心,九月九日開??腿酥乙?,重陽一同來”,于樸實中見真情,意趣橫生;白居易的“滿園菊花郁金黃,中有孤絲色白霜。還似今朝歌舞席,白發(fā)翁入少年場”,以菊喻人,抒發(fā)了詩人歡快的情懷;孟浩然的“待到重陽日,還來就菊花”,寫出了深厚誠摯的友情,言有盡而意無窮。
插茱萸是古代重陽節(jié)的又一趣俗。杜甫的“明年此會知誰???醉把茱萸仔細看”,借物言情,一語道出詩人的佳節(jié)思親之念,韶華易逝之悲。
飲菊花酒,也是古人過重陽節(jié)的習俗。李白高歌,“攜壺酌流觴,賽菊泛寒榮”,白居易邀請,“待到菊花家釀熟,與君一醉一陶然”,杜甫低吟“伊昔黃花酒,如今白發(fā)翁”,盧照鄰則感嘆,“他鄉(xiāng)共酌菊花酒,萬里同悲鴻雁天”,等等,可謂情景交融,情趣盎然。